【身边的榜样 · 二】 潘晔:钻研教改耕耘教学一线

时间:2015-12-13  


   我校精品课程教学名师——潘晔老师总是让人眼前一亮:一副粉红色金边眼镜,黑色披肩长发,墨绿小西装,干练小皮包,精神饱满,目光柔和,笑容亲切。都说政治老师是学生灵魂的工程师,专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她在这个工作岗位上已经默默坚守了20余年。

  倾心耕耘教学一线  努力改革教学方法

  “概论”是高校思政课05方案中的一门核心课程,也是每个高校学子都会经历的一门课。在教学中,潘老师始终坚持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紧密结合。从2007年开始,她就在“概论”课堂教学中逐步探索新教学模式——“学生团队参与式”教学。在潘老师的课堂上,你会看到这样一种景象:台上,学生代表给学生们热情讲解本小组自制的课件;台下,其他学生听得津津有味,积极参与互动,时不时会传出阵阵掌声和笑声;学生评委现场给各小组打分,老师认真点评,还以奖励平时成绩的办法对表现突出的小组进行鼓励。课程结束时,潘老师还把学生的成果精心整理并刻成光盘,送给每个自然班一份作纪念,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付出之后有收获。这种方式融专题教授法、学生演讲法、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法、启发式与互动式等多种教学方法于一体,生动活泼,寓教于乐,充分调动了学生对理论的热情和兴趣,赢得了学生的高度认可,得到了督导专家的高度赞扬,也获得了同行的高度评价。

 

  “潘老师严谨细致,她上课的方式很独到,能够让我们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分工协作,取长补短,公平竞争,一方面激发出我们学生对于理论问题的深入思考,通过亲自实践获得更多知识,另一方面也让平时比较内敛的同学有一个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而且她上课还喜欢跟我们讲一些哲理小故事,教我们很多做人的道理,让我们获益匪浅。”一位来自理学院10级的曾经是潘老师课堂的学生如实地说。

  对于这种新教学方式的目的和要求,潘老师说:“无论如何,我都是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为的是真正使他们得到锻炼,所以我的要求也非常严格,每个小组从主题策划到作品展示,我都会一对一指导,不经过三至四次的修改,是不允许学生上台展示的。”潘老师坚定的语气让人感受到了她的强烈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也正因为这种坚持,“学生团队参与式”教学方法才不断完善,从而推动着思政课程的教学改革。

  作为一种新教学模式的推动者,潘老师常常感叹:“改革真的很需要勇气和探索精神,但我还会继续。我思考更多的还是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让更多的学生真正能学有所获。”

  教学科研相辅相承 工作生活两不耽误

  “我是03年去武汉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因为学生的素质在提高,我也必须不断提升自己,才能更好地站稳讲台。”回想起那段在职攻博的日子,潘老师也是感慨万分:“跑来跑去很辛苦,上午在理工大给学生上课,下午骑自行车到武大听老师讲课。”

  注重教学经验积累和教学规律把握的她在搞好课堂教学的同时也认真展开教学研究,力求实现科研教学互相推动,不断提升自己教书育人的理论水平。近年来,她出版专著1部,主编或参编书籍8本;公开发表重要理论文章20余篇;主持各类科研课题20余项;并积极参加学术论坛活动。“其实我个人能力说不上有多强,但我尽心尽力;我不是特别聪明的人,但我总在暗示自己,‘笨鸟要先飞’”。

  在教研室等集体工作中,对学校和学院所布置的各项工作,潘老师总是凭着自身强烈的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认真地组织教研室的同事们积极完成,教研室工作也得到了大家的称赞。“我特别感谢我所在的教研室,个个都十分优秀,我的点滴成绩跟他们的大力支持密不可分。”

  工作表现突出的潘老师在生活中也是延续着严谨细致、干脆利落的作风。作为母亲,她对孩子的要求跟对学生的要求一样严格。当被问到工作和生活如何兼顾时,她笑说:“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无论工作还是生活,潘老师给自己的定位是:勤奋向上,乐观友善。“我总是教育我的学生们,要用敏锐的眼光看待现实,用阳光的心态对待生活。”让学生成为有责任、有思想、有知识的人,是她从教以来孜孜不倦的追求。(责任编辑 学院办公室)